橡膠作為國民經濟發展的戰略物資,新中國成立以來一直受到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一代又一代的橡膠人在國家橡膠產業的發展中歷經艱辛,灑血流汗,今天我們的主人公雖只是一名橡膠生產隊的隊長,但他帶頭發展橡膠產業,帶動當地農民脫貧致富,共同擺脫貧苦的生活面貌,被當地的百姓一致贊譽,他就是西盟縣力所鄉圖地村委會班桐橡膠隊隊長巖寶。
隨著國家扶貧的深入推進,西盟縣這個云南的偏遠邊疆縣已經實現了公路的村村通,為當地脫貧創造了條件。開車從西盟縣城出發,沿著盤山公路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跋涉,筆者來到西盟縣力所鄉圖地村委會班桐橡膠隊,一路上從膠林收膠回來的膠農開著三輪車滿載著收獲的喜悅。每年的3月下旬進入收獲橡膠水的季節,從2003年起,橡膠已經成為當地百姓脫貧致富的主要產業。進入班桐橡膠隊,一座座新建的樓房拔地而起,一名長相粗狂的佤族漢子已經在隊上等待,幾個膠農收膠歸來也加入了我們這趟聊天式的采訪之旅。
掙脫貧困 發展橡膠產業
2003年之前,西盟縣力所鄉圖地村絕大多數的老百姓還生活在貧困之中,為了尋找生機,班桐隊村民們種植起了橡膠樹,但由于村民們不會管理,橡膠幼苗經常遭受村民們的火燒、???,橡膠雖然種植了,但始終難以成為帶動村民脫貧致富的產業。
2003年,正值西盟公司響應國家號召種植橡膠樹,發展橡膠產業,巖寶看到了希望。他與西盟公司集團業務主管巖冷,班桐隊副隊長巖魯一起開墾荒山,種植建立起了3000多畝橡膠園。
開墾初期,村里家家戶戶都養牛,許多橡膠樹幼苗都被牛破壞了,最嚴重的時候達到了60多畝,對橡膠產業的發展極其不利。這讓巖寶感到非常痛心和焦慮,為減少損失,他一邊重新種植橡膠樹,一邊挨家挨戶動員村民們賣牛,他說:“你們家家戶戶都有膠樹,誰家都不愿意被破壞,你家的被破壞了,你也不愿意”。通過長時間的動員說服,隊里牛破壞膠林的的現象得到了控制。
面對膠林承包人不愿意除膠林地里的草,他就讓其他人幫除,將林管費給除草人,一來二去,承包人就主動除自家林地里的草。膠林得到保護不再被破壞,膠水的產量也就得到了提升,這為當地的百姓開啟了一個脫貧致富的全新產業。
技術指導 每年超額交膠
2015年,西盟公司開始在整個公司推行“三天一刀”,多數承包人都不理解,認為這樣會減少膠量,減少收入。但巖寶不厭其煩地入戶做工作,深入講解“三天一刀”的好處和意義,并在全隊開展割膠技法的培訓。
2017年,西盟公司組織隊上的承包人代表到江城公司進行交流學習,這讓巖寶的推廣之路慢慢平坦起來,通過交流學習回到隊里的承包人代表,也開始加入巖寶推行的“三天一刀”隊伍中,漸漸地,承包人就開始嘗試“三天一刀”。就這樣,他在推行“三天一刀”割膠制的同時,產量也逐年攀升,他還積極動員承包人將各自的私營膠交到公司加工。
2018年,西盟公司給班桐隊下達了95噸的任務,在他的帶領下該隊完成158噸的膠水收購任務,完成率達到166%。這在橡膠價格連年下降,很多承包人棄崗打工的大背景下,簡直就是奇跡。
從2012年到2018年,在他的嚴格管理下,該隊連續8年不但沒有出現過倒賣橡膠的情況,而且年年超額完成公司下達的生產任務。
扶貧幫困 起到先鋒作用
“聽黨話,跟黨走”這是巖寶作為一名基層黨員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作為村上為數不多的一名黨員,他時常說:“要積極發揮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帶領全隊人致富奔小康?!彼?003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從此,他的心里更增添了份帶領群眾共同致富,建設美好家園的神圣責任。
巖寶從開墾膠林到帶頭致富,始終沒有丟掉過扶貧幫困、互幫互助的傳統美德。他時時提醒自己,在窮困的兒時生活里,在艱難的起步歲月中,村民和各級組織曾給予過自己的關懷和幫助。他從開墾種植橡膠樹,到現在成為公司隊長里的榜樣,總是熱心的幫助著身邊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如今,他所在的班桐隊已經成為了西盟公司優秀的生產隊之一。
在漫山遍野的膠林里,有他和其他隊委的無數腳印,一個月至少十天待在林地中。只要村民有所求,他總是義不容辭的伸出援助之手。據不完全統計,自他擔任隊長以來,在他的奔走帶領下,他所在的橡膠隊鋪通了平坦的水泥路,喝上了清潔的自來水。為解決隊上林地散、人員散的情況,他積極與政府溝通,在政府的補助下,47戶人家每戶補助4萬元完成了危房改造,住上了漂亮的二層樓房。
每年公司給隊里的承包人發放肥料時,他總是將肥料外包裝最爛的留給自己,“模范帶頭人”是隊里人對他的評價。
在全隊都在開展人居環境提升活動時,副隊長巖魯的女兒由于丈夫不在,孩子還小,自己忙不過來,就對此項活動參與積極性不高,巖寶多次與她溝通未果,"作為一名隊委,如果連自己的家人都管理不好,那么你也就沒有這個資格當管理人員了!"巖寶嚴厲的批評了副隊長。
“他的嚴厲在隊里也是出了名的,但他也很會關心人,在我們隊委中間起帶頭示范作用”談起隊長,會計巖春說道。2018年,鄉里政府脫貧攻堅工作組準備將隊里二組巖科母親的危房進行拆除,但她不肯搬遷,要求為她重建新房。村里、鄉里的人多次溝通都無法解決,甚至還與他們討價還價。巖寶見狀就到家里,與她談心“危房拆遷,是政府的民生工程,現在政府搞脫貧攻堅工作,都補助給你家兒子4萬塊蓋了新房了,不能單獨再給你蓋一套,政府的政策越來越好了,我們應該要支持政府工作……”幾天后,巖科母親同意了危房的拆遷,搬進了兒子的新房。
作為力所鄉人民代表的他,為村民積極辦事,先后爭取到政策資金約160余萬?,F在全隊47戶人家,戶均承包公司橡膠林70多畝以上,私營膠共1000畝以上,每戶都有了摩托車,甚至有的人家買了貨車,做起了生意。家家戶戶都搞起了養殖業,來增加收入,現在人均年收入達到8000多元。一個"靠山吃山養好山"的綠色生態型社會主義新農村日趨成型,并煥發出勃勃的生機。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晶瑩的汗水結出了豐收的碩果,他帶領班桐隊發展橡膠產業,出色完成各項工作任務,曾獲西盟橡膠公司“先進生產隊”三等獎,而他個人在集團公司人力資源部組織的橡膠生產技術培訓中,被評為“優秀學員”,曾五次被西盟公司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和“優秀管理者”。這是集團公司和西盟公司對他付出、奉獻與取得的成果的肯定。在獲得的眾多榮譽面前,他沒有沾潔自喜,止步不前,而是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更加旺盛的精力、更加干練的作風投入到工作中。未來,他還會堅持著他所熱愛的橡膠事業,繼續帶領承包人投入橡膠發展事業,走上綠色小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