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圖地隊隊長巖忠忙,岳宋鄉附近的橡膠生產隊員工、四鄰八舍的村寨老百姓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文化水平不高─小學文化程度,但腦子好使,從不做虧本買賣,算起賬來滴水不漏、分文不差,令人稱奇,隊里員工給他取了個外號“鐵算盤”。
“鐵算盤”的能耐:外出取經 尋求致富門道
早在1984年,巖忠忙到景洪東風農場考察,看到農場職工養雞、種菜、育膠苗,收入每天十五六元。巖忠忙心動了,為什么別人能做自己不能做呢?回來后,他就在離家兩公里的地方養雞和種菜。一年下來,光種菜和養雞的收入就有1500多元,對于當時工資每月30元不到員工來說,1500多元的收入無疑是個天文的數字。示范的作用是驚人的,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他的帶動下,圖地隊大部分佤族員工都搞起了種植、養殖、育膠苗、開墾私營橡膠等副業。巖忠忙還利用曾經在緬甸佤邦工作的經歷,組織員工把育好的橡膠苗賣到了鄰近的佤邦,來不斷提高員工收入。如今,圖地隊佤族員工發展私營橡膠2400多畝,住的是磚混結構的洋房,家家裝上有線電視和電話,戶戶都擁有摩托車,整個生產隊大小車輛19輛。
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樣子。2016年,公司組織下轄的32個生產隊長到江城橡膠公司參觀學習,當介紹到當地職工通過施放農家肥,橡膠增產效果明顯后,他決心效仿。但由于佤族屬于直過民族,習慣靠天吃飯,讓他們主動去給橡膠樹施農家肥,這還是“大姑娘上轎─頭一回”,苦和累不說,弄得全身臭哄哄的不值當,大家都不愿做,工作難度很大。為帶動大家,他拿自家橡膠地做實驗,到臨滄購買價值近1萬元的農家肥施放到橡膠林里,當年就收到很好的成效。在年底召開員工大會上,他和員工算了一帳,由于農家肥施放帶來他家橡膠產量的提升,1萬元的投入換來近2萬元的收益。如今,當別的生產工隊開割前還在為動員員工施放農家肥忙得焦頭爛額的時候,在圖地隊主動給橡膠樹施肥民已成為員工自覺行動。
頭雁勤,群雁能“春風一夜到衡陽”。作為圖地隊的帶頭人,巖忠忙就像一塊吸鐵石,能夠把職工群眾緊緊的凝聚在一起,激發大家干事創業的熱情。在他的帶領下,圖地隊的各項工作開展的有條不紊,隊里的橡膠產量、員工割膠技術、經濟收入年年得到提高,隊風隊貌均有了很大轉變,農墾政企分開三年來,圖地隊連續3年被公司評為“先進生產隊”,成為西盟橡膠公司標桿生產隊。
“鐵算盤”的抉擇:以“公私”丈量人生境界
公私是一把尺,能丈量境界高下。也是一桿秤,能稱出格局大小。2017年6月,公司黨委考慮到他是王雅人,人熟好辦事,決定將他調任到離家20多公里外的王雅二隊擔任隊長,去改變該隊落后的面貌。當時的王雅二隊的狀況是:隊委不團結,民心散、隊風亂、員工思想不統一、矛盾糾紛不斷,盜賣公司橡膠產品風氣盛行,對公司安排的工作虛與委蛇,拖拖拉拉,在公司31個生產隊屬榜上有名的“爛隊”。
當巖忠忙要去王雅二隊擔任隊長這個消息不脛而走時,卻遭到全家人強烈反對。妻子對他說:“調到王雅二隊沒有人支持你,你以前就是王雅二隊的人,現在去管理,不是得罪王雅二隊的親親戚戚嗎?”女兒覺得王雅二隊歷史遺留問題太多,不易解決,就連兒子也反對他說:“其他人都干不了,你就不要去逞能了!”說實話,巖忠忙心里真有點害怕接這個燙手山芋。從他內心講,通過多年的經營,圖地隊管理己走上了正軌,各項工作開展地有模有樣,工作起來順風順水、得心應手。如果這時去接手王雅二隊的工作,不僅會得罪很多人,而且要冒很大的工作風險,干不好,名譽受損,家庭受累不說,自己離開會導致家里1000多棵私營橡膠無從去割,一年算下來損失也有5萬余元。經過一番激烈的思想斗爭,在大家和小家之間,在公賬和私賬面前,巖忠忙“最終選擇了“公”。他說:“作為一名入黨積極分子,雖說還不是共產黨員,但是作為公司里的一名干部,隊上的負責人,只有‘不顧小家顧大家’才是最正確的選擇”。就這樣,巖忠忙開始了王雅、圖地兩頭忙的生活。
“鐵算盤”的擔當:一心為公 造就“大我”形象
逆境順境看襟度,大事難事看擔當。要把一個矛盾重重、積重難返的生產隊治理好,何其難。他走馬上任之初召開員工大會就碰了一鼻子灰,被王雅人給了個下馬威。開會時只有十幾人參加,會開了不到10分鐘,會場里就只剩下三個人。第一次稱膠,只有四戶人家送來60公斤的膠水,折合干膠大約18公斤,還不到圖地隊1個員工送來的產量。面對工作中遇到的“攔路虎”和“絆腳石”,他直面矛盾不推諉不回避,不等不靠,開展調查研究,查清隊歷史遺留問題,厘清問題的根源,尋求解決矛盾的發力點和突破口,事情一件接著一件做,問題一個接著一個解決。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有什么思想就有什么行動。巖忠忙從員工思想政治工作入手,會后第二天,巖忠忙自掏腰包買煙、買酒,白天常走膠林小道了解生產,晚上挨家挨戶深入員工家里,做他們的思想政治工作,歷時12天,走訪完124戶承包人,掌握員工第一手資料。對隊上歷史沉積問題列出清單,及時向公司黨委匯報尋求解決;對隊里家庭生活困難的員工,他積極帶頭捐款捐物,組織全隊為貧困戶捐款4次,總計約4000元;對個別隊委違規現象,他該出手時就出手,批評的批評,處罰的處罰,想法設法拆除隊委與員工之間形成的“隔心橋”,以隊委良好作風取信于民。為動員員工把上繳膠產品,他從堂哥家尋找切入口,動員堂哥把膠交給公司。但堂哥認為這樣做斷了財路,把他轟出門外。親人的不理解沒有動搖他的決心,反而激起他干好工作的信心和勇氣。經過不厭其煩地宣傳公司政策,苦口婆心地開展思想教育工作,有的放矢地開展扶貧幫困工作,親人和其他員工冰封的心就像雪山的冰塊被一點點融化,把膠產品上繳給公司的人也越來越多。每到稱膠那天,為解決員工運膠難的問題,他和副隊長早上七點半就開著三輪摩托車深入林間地頭,前往員工的林地收膠塊,拉膠乳,來回穿梭于崎嶇不平膠廠和林地之間,中午沒時間做飯,就在拉膠的路上隨便吃一碗米線湊合。自到王雅二隊任職以來,他不知度過多少個不眠之夜,短短三個月,他就瘦了20多斤。天不負苦心人,王雅二隊在他上任己完成9.2噸產量基礎上,經過近6個月努力奮斗,共完成干膠99噸,歷史上首次完成任務,完成年計劃任務90噸的110%,比2016年增產30噸。
頂得住壓力,風狂雨急時立得定,方見腳跟;釋放好潛力,花繁柳密處拔得開,才是手段;拿得出魄力,艱難棘手時用得上,尤顯能耐。作為基層一名普通的管理干部,巖忠忙在艱難困苦中砥礪奮進,在犧牲“小我”的基礎上實現了“大我”。他用平凡的工作詮釋著“奮斗的人生是幸?!钡恼嬲齼群?,勾畫出新在時代敢于擔當、勇于負責的農墾基層干部新形象。(文/王云華 )